本文基于真实社会现象改编,部分细节进行艺术加工,人物姓名做化名处理。
"妈,您这样下去不行!"
"那你说怎么办?送养老院?我不去!"
"可是您一个人..."
"一个人怎么了?我还死不了!"
68岁的张桂花和儿子又吵起来了。自从老伴去世后,她独自住在老房子里,儿子三天两头来劝她搬去养老院或者跟他们一起住。
可她谁都不想麻烦,也不想花那些冤枉钱。
直到那天,一个电话彻底改变了一切。张桂花放下手机后,整个人愣在了那里。
01
张桂花的一天总是从早上六点开始。
闹钟响起的那一刻,她会条件反射般地伸手摸向身边,却总是摸到一片冰凉。
老伴走了三年,她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。
"老头子,今天又是一个人的日子。"她对着空气说话,声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。
洗漱、做早饭、吃饭、看新闻。每一样都按部就班,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。以前老伴在的时候,两人会为了看哪个台争论半天,现在她一个人拿着遥控器,却不知道该看什么。
上午九点,张桂花准时出门买菜。这是她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,至少能和菜贩子说上几句话。
"张阿姨,今天的青菜很新鲜,要不要来一把?"
"好嘞,挑嫩一点的。"张桂花笑着说,心里却在想,买这么多菜,自己一个人又吃不完。
回到家,她把菜整理好放进冰箱,然后坐在阳台上晒太阳。
小区里静悄悄的,年轻人都上班去了,老人们也越来越少。
楼下的王大爷前年搬到儿子家了,李奶奶去年住进了养老院,就连对门的老赵也在上个月跟着女儿去了外地。
"人老了,真的就像秋天的叶子,一片一片地飘走了。"张桂花望着窗外的梧桐树,心里五味杂陈。
下午两点,是张桂花最难熬的时间。
午饭后的困意袭来,她会在沙发上打个盹,醒来时总是迷迷糊糊的,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。房子太安静了,安静得让她害怕。
她试着给儿子打电话。
"喂,小军吗?"
"妈,我在开会呢,有什么事晚上再说。"
电话那头传来嘈杂的声音,还没等张桂花说话,就听见"嘟嘟嘟"的忙音。
她放下手机,心里涌起一阵酸楚。不怪儿子,他工作忙,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家庭。可是,她真的很想有个人说说话。
晚上六点,张桂花开始做晚饭。以前她和老伴总是做四个菜,现在一个人,一个菜都嫌多。她常常做着做着就停下来,站在厨房里发呆。
"要是你在就好了,至少有个人陪我说话。"她对着老伴的照片说道。
吃完晚饭,洗完碗,张桂花最怕的就是这个时候。
夜晚来临,孤独感会像潮水一样涌过来,让她喘不过气。
她试着看电视,可是那些年轻人的节目她看不懂;试着看书,可是戴着老花镜看一会儿就头晕;试着早点睡觉,可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。
一周后,儿子小军带着媳妇孙女来看她。
"妈,我们商量了一下,您还是搬过来跟我们一起住吧。"小军的媳妇小丽说道,"这样也好有个照应。"
张桂花摆摆手:"不用不用,我一个人挺好的。"
"可是您一个人住,我们也不放心啊。"小军皱着眉头,"要不然您去养老院?现在的养老院条件都挺好的。"
"养老院?"张桂花的声音提高了八度,"那地方我才不去!花那么多钱,还要看别人脸色。"
"那您说怎么办?"小军有些急了,"您总不能一直这样一个人住下去吧?"
"我能有什么事?"张桂花倔强地说,"我身体好着呢,什么都能自理。"
小丽在一旁劝道:"妈,您跟我们住,也不是什么负担。就是房子小了点,您可能要跟小雪挤一个房间。"
听到这话,张桂花心里更不舒服了。让孙女跟她这个老太婆挤在一起,孩子能愿意吗?而且小两口年轻,有自己的生活,她去了不是添乱吗?
"算了算了,我就在这儿住着,挺好的。"张桂花挥挥手,"你们工作忙,别总惦记我。"
小军和小丽对视了一眼,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无奈。
送走了儿子一家,张桂花坐在客厅里,心情更加沉重。她知道儿子是关心她,可是她真的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。
去养老院,每个月要花几千块钱,她舍不得;跟儿子住,会影响人家小两口的生活,她也不愿意。
"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?"她对着天花板自言自语。
02
就在张桂花为养老的事情犯愁时,一个意外的电话打了进来。
"桂花,是我,王秀英!"
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,张桂花一下子精神起来。王秀英是她的老同事,两人以前在纺织厂一起工作了二十多年,退休后联系就少了。
"秀英!你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?"张桂花高兴地说。
"我听说老孙走了,我就想着来看看你。可是你儿子说你最近心情不好,我就没敢贸然过来。"王秀英的声音里带着关心,"你现在怎么样?"
提起老伴,张桂花的眼圈又红了:"还能怎么样,一个人过呗。儿子老是劝我搬去跟他们住,或者去养老院,可我哪儿都不想去。"
"哎呀,这个我理解。"王秀英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,"我也是这样想的。不过桂花,我给你介绍个好地方,你要不要听听?"
"什么好地方?"张桂花来了兴趣。
"你相信吗?有一种养老方式,既不用去养老院,也不用跟子女住,花钱还不多,关键是还特别热闹。"王秀英神秘兮兮地说。
张桂花半信半疑:"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?"
"你别不信,我现在就住在那儿呢!"王秀英兴奋地说,"我们这儿住了十二个老人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,公共区域大家一起用。
每天有人聊天,有人做饭,有人照顾,比在家里一个人强多了!"
"十二个老人住在一起?"张桂花有些困惑,"那是什么地方?"
"就是一栋大别墅啊!房东把房子租给我们,我们每个人分摊租金和生活费,算下来一个月才两千多块钱,比养老院便宜一半还多呢!"
张桂花算了算,她现在一个人生活,水电费、吃饭、日常开销加起来也要一千多,如果能有人作伴,还真的挺划算。
"可是,十二个人住在一起,会不会有矛盾?"张桂花担心地问。
"当然会有点小摩擦,可是大家都是有素质的老人,相处起来还挺和谐的。"
王秀英笑着说,"而且啊,我们这里有退休的医生、老师、工程师,什么人才都有,比一个人在家有意思多了。"
张桂花心动了,但还是有些犹豫:"这种模式靠谱吗?会不会有什么风险?"
"你放心,我们都签了合同,房东也是正规公司,专门做这种养老服务的。"
王秀英说,"要不这样,你明天来看看?我们这儿还有一个空房间,如果你觉得合适,就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。"
挂了电话,张桂花整夜都没睡好。她一会儿觉得这是个好机会,一会儿又担心有什么陷阱。毕竟,天底下真的有这样的好事吗?
第二天一早,张桂花就坐车去了王秀英说的地方。那是一个高档小区里的联排别墅,三层楼,前面还有个小花园。
王秀英在门口迎接她:"桂花,你来了!快进来看看!"
一进门,张桂花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。客厅宽敞明亮,几个老人正在看电视聊天,厨房里传来做饭的香味,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。
"这是我们的公共客厅,大家平时都在这里聚会。"王秀英指着沙发区说,"那边是餐厅,我们一般都在一起吃饭。楼上是卧室,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房间。"
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走过来:"这就是秀英说的张桂花吧?我是李淑芬,原来是小学老师。欢迎你来我们这个大家庭!"
"我是陈国强,退休医生。"一个戴眼镜的老大爷也过来打招呼,"在这里住了半年了,感觉比在家里一个人强多了。"
张桂花环顾四周,看到墙上贴着值日表、菜谱,还有大家一起出游的照片。这里虽然不是家,但却有家的温暖。
"我们每个人每个月交2200块钱,包括房租、水电、燃气,还有公共区域的清洁费。"
王秀英详细介绍道,"吃饭的话大家轮流做,买菜的钱单独出,算下来每个月也就是三四百块钱。"
"生病了怎么办?"张桂花关心地问。
"我们这里有陈大夫,一般的小毛病都能处理。"李淑芬笑着说,"严重的话就去医院,大家相互照顾,比一个人在家安全多了。"
正说着,一个老大爷从楼上下来:"午饭做好了,大家快来吃饭!"
餐桌上摆着四菜一汤,荤素搭配,看起来就很有食欲。十几个老人围坐在一起,有说有笑,气氛特别温馨。
"今天是老王的手艺,他原来是饭店的大厨呢!"王秀英自豪地介绍。
"哪里哪里,就是家常菜。"老王谦虚地笑着,"桂花,你尝尝这个红烧肉,是我的拿手菜。"
张桂花夹了一块尝了尝,味道确实不错。看着大家热热闹闹地吃饭聊天,她仿佛回到了大家庭的感觉。
03
在王秀英的劝说下,张桂花决定试住一个月。
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儿子时,小军的反应比她想象的要激烈。
"妈,您疯了吗?和一群陌生人住在一起,万一出了什么事怎么办?"小军在电话里大声说道。
"有什么事?这些都是有素质的老人,比你想象的要好。"张桂花反驳道。
"妈,您想想,如果这种模式真的这么好,为什么别人不做?肯定有什么猫腻!"小军担心地说,"您别被骗了!"
"我已经决定了,明天就搬过去。"张桂花的语气很坚决,"你不用担心,我又不是三岁小孩。"
"可是妈..."
"没有可是!"张桂花打断了儿子的话,"我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,一个人孤孤单单的,现在好不容易有个伴,你就别拦着我了。"
第二天,张桂花拖着行李箱搬进了别墅。王秀英帮她收拾房间,其他老人也都过来帮忙。
"桂花,这是你的房间钥匙。"房东的管理员小张递给她一把钥匙,"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。"
张桂花的房间在二楼,朝南,阳光很好。虽然不大,但比她原来的卧室要明亮许多。
"这里的生活很简单,大家一起吃饭,一起聊天,有时候还会组织出去旅游。"王秀英介绍着,"你很快就会适应的。"
第一周,张桂花确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。
早上七点,楼下就会传来做早餐的声音。她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一个人吃什么而发愁,只要下楼就能吃到热腾腾的早餐。
"桂花,今天想吃什么?"负责做早餐的刘奶奶问道。
"随便,不挑食。"张桂花笑着回答。
上午,大家会一起到楼下的花园里活动活动,晒晒太阳,聊聊天。
张桂花发现这里的老人都很有趣,退休医生陈大夫会给大家讲健康知识,退休老师李淑芬会教大家练字,还有一个老大爷会拉二胡。
"桂花,你以前在纺织厂工作,肯定会缝纫吧?"李淑芬问道。
"会一点。"张桂花谦虚地说。
"太好了!我们这里正缺一个会缝纫的人呢!"大家都很高兴。
中午,大家一起准备午餐。虽然每天只有四菜一汤,但每个人都会贡献自己的拿手菜。张桂花擅长做面食,她做的手擀面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。
"桂花的面条真好吃,比外面饭店的还香!"
"是啊,以后我们有口福了!"
听到大家的夸奖,张桂花心里暖暖的。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觉了。
下午是最自由的时光。有人午睡,有人看书,有人下棋。张桂花喜欢和几个老太太一起坐在客厅里聊天,聊儿女,聊往事,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。
"我儿子总是让我去养老院,说那里安全。"一个老太太抱怨道,"可是养老院哪有家的感觉?"
"就是啊,而且那么贵,一个月四五千,我们这些退休的老人哪来那么多钱?"另一个老太太附和道。
"还是这里好,既经济又热闹,关键是大家都是同龄人,聊得来。"张桂花感慨地说。
晚上,大家会一起看电视,有时候还会组织小型的娱乐活动。会唱歌的唱歌,会跳舞的跳舞,会讲故事的讲故事,比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有意思多了。
一个月后,小军来看张桂花。看到母亲红润的脸色和开朗的笑容,他有些惊讶。
"妈,您看起来气色不错。"小军打量着母亲说。
"那当然了,每天有人聊天,有人做饭,心情能不好吗?"张桂花笑着说,"比我一个人在家强多了。"
"这里的人都还好吧?"小军还是有些担心。
"都挺好的,大家相处得很和谐。"张桂花介绍着这里的生活,"而且花钱也不多,比养老院便宜一半呢。"
小军环顾了一下这栋别墅,确实比他想象的要好。房子宽敞明亮,设施齐全,老人们看起来也都很和善。
"那您就在这里住着吧,我每周来看您一次。"小军终于松了口。
"你工作忙,不用老来。我在这里有这么多朋友,不寂寞。"张桂花高兴地说。
晚上,张桂花躺在床上,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。这一个月来,她每天都过得很充实,再也不用担心一个人吃饭、一个人说话、一个人面对漫长的夜晚。
她给老伴的照片说话:"老头子,我现在过得挺好的,你放心吧。这里有很多朋友,大家都很照顾我。我想你一定也希望我开心地生活下去。"
三个月过去了,张桂花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。
她不仅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,还成了大家离不开的开心果。她的手擀面成了这里的招牌菜,她的缝纫技术帮大家修补了无数件衣服,她的开朗性格也感染了很多人。
"桂花,你来了以后,我们这里更热闹了。"王秀英说道。
"是啊,有你在,感觉就像有了个贴心姐妹。"李淑芬也附和道。
张桂花心里暖暖的,她觉得自己找到了最适合的养老方式。
不用花大钱,不用去机构,也不会成为子女的累赘,还能有这么多朋友相伴,这样的生活不正是她想要的吗?
然而,就在她以为一切都很完美的时候,那个深夜发生的事情,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。
就在张桂花以为找到了完美养老方式时,那个深夜,她无意中听到了房东老板和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。
张桂花的手开始颤抖。
她的脸色瞬间苍白。
客厅里的茶杯从她手中滑落。
那一刻,她终于明白了什么叫"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"。
04
"这些老人的钱都到账了吗?"
"放心,每个月的'养老费'他们交得很痛快..."
"那就好,这比开养老院轻松多了,几乎零成本..."
"而且这些老人还帮我们宣传,一个带一个,简直是免费的销售员!"
"哈哈哈,老人的钱最好赚了,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的真实成本..."
张桂花躲在楼梯拐角处,心跳得厉害。她从来没有想过,这个看似完美的养老模式,背后竟然隐藏着这样的秘密。
"老板,那些老人要是发现了怎么办?"电话里传来那个陌生男人担心的声音。
"发现什么?我们又没有违法。"房东冷笑道,"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,我们提供住宿服务,他们付费,这是正当的商业行为。"
"可是你告诉他们的成本..."
"我告诉他们什么了?我只是说房租、水电、管理费加起来每人2200块钱,这个没错啊。"
房东的语气带着得意,"至于房子是我自己的,水电费实际上很便宜,管理费就是请个阿姨打扫卫生,这些我为什么要告诉他们?"
张桂花越听越心寒。原来他们住的这栋别墅根本不是租来的,而是房东自己的房产。所谓的房租只不过是他们编造的说辞。
"而且啊,这些老人真的很好管理。"房东继续说道,"他们自己做饭,自己打扫,甚至还会主动维护这里的秩序。我除了收钱,什么都不用做。"
"那万一有老人生病了呢?"
"生病?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。"房东不屑地说,"合同上写得很清楚,我们只提供住宿,不负责医疗。真出了什么事,那是他们家属的责任。"
"可是之前那个老头突发心脏病..."
"那不是送医院了吗?而且我们还很人性化地让他家属把人接走了,连押金都退了。"房东理直气壮地说,"我们已经仁至义尽了。"
张桂花想起了上个月搬走的赵大爷。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是因为想家才离开的,原来真相竟然是这样。
"老板,现在这种模式越来越火了,很多公司都在做。"陌生男人说道,"我们要不要扩大规模?"
"当然要扩大!"房东兴奋地说,"我已经看中了两栋别墅,准备装修后也搞这种'抱团养老'。
老人的钱最好赚,他们既怕去养老院,又不想麻烦子女,这种模式正好击中了他们的痛点。"
"可是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了,有些公司还提供更多服务..."
"那是他们傻!"房东不以为然,"老人们要的不是服务,是陪伴。只要让他们有个伴,他们就会乖乖交钱。至于其他的,那都是成本。"
张桂花听到这里,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。她悄悄回到房间,关上门,一个人坐在床上哭了起来。
她想起了这三个月来的美好时光,想起了大家一起吃饭聊天的温馨场面,想起了那些真诚的友谊。原来这一切,在房东眼里只不过是一门生意。
第二天早上,张桂花没有像往常那样下楼吃早餐。王秀英担心地上楼敲门。
"桂花,你怎么了?身体不舒服吗?"
张桂花开了门,王秀英看到她红肿的眼睛,吓了一跳:"你这是怎么了?哭了?"
"秀英,我问你个问题。"张桂花拉着王秀英坐下,"你觉得我们每个月交的2200块钱,真的都是成本吗?"
王秀英愣了一下:"什么意思?当然是成本啊,房租、水电、管理费..."
"如果我告诉你,这栋房子是房东自己的,根本没有房租这一说呢?"张桂花看着王秀英的眼睛说道。
"怎么可能?"王秀英不敢相信,"小张明明说这是公司租的房子..."
张桂花把昨晚听到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秀英。听完后,王秀英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。
"你确定你听清楚了?"王秀英还是有些不敢相信。
"千真万确。"张桂花肯定地说,"而且他们还在计划扩大规模,把这当成一门生意在做。"
王秀英沉默了很久,然后说道:"那我们怎么办?要不要告诉其他人?"
"我也不知道。"张桂花摇摇头,"说出来,大家会很伤心的。不说出来,我们又等于在帮着他们欺骗别人。"
就在两人犹豫不决的时候,楼下传来了争吵声。
"什么?要涨价?"陈大夫的声音传了上来。
"是的,从下个月开始,每人每月2800块钱。"管理员小张的声音带着些许紧张,"房东说成本上涨了,不得不调整价格。"
"凭什么涨价?"李淑芬也加入了争论,"我们当初签的合同不是这样写的!"
"合同上有条款,如果成本发生变化,价格可以相应调整。"小张拿出合同说道,"你们可以看看第十二条。"
张桂花和王秀英对视一眼,都明白了什么。她们急忙下楼,看到大家都围在客厅里,气氛很紧张。
"涨价600块钱,这也太过分了!"一个老大爷愤怒地说,"我们来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!"
"对不起,这也是公司的决定,我们也没办法。"小张显得很无奈,"如果大家不接受这个价格,可以选择搬走。"
"搬走?我们在这里住了这么久,说搬就搬?"
"而且押金还没退呢!"
大家七嘴八舌地抗议着,场面越来越混乱。
张桂花站在楼梯口,看着这一切,心里五味杂陈。她突然明白了房东的算盘:先用低价吸引老人入住,等大家适应了这里的生活,有了感情依赖后,再涨价。
反正老人们已经舍不得这里了,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接受涨价而不是搬走。
"桂花,你怎么看?"陈大夫注意到了她,问道。
张桂花深吸了一口气,走到大家中间:"我觉得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地方。"
"什么意思?"大家都看着她。
张桂花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决定说出真相:"我昨晚无意中听到了房东和别人的电话。
这栋房子根本不是租来的,而是他自己的。我们交的钱,大部分都进了他的腰包。"
现场一片哗然。
"不可能!"
"你听错了吧?"
"他们不敢这样骗我们的!"
张桂花把昨晚听到的对话详细地重复了一遍。随着她的讲述,大家的脸色越来越难看。
"也就是说,我们这三个月交的钱,大部分都被他们骗走了?"李淑芬愤怒地说。
"不仅如此,他们还把我们当成免费的宣传员。"王秀英补充道,"我们每介绍一个新人来,他们就多一份收入。"
老王拍着大腿说:"我就说嘛,这种好事怎么可能是真的!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!"
"那我们现在怎么办?"有人问道。
"报警!"陈大夫说道,"这明显是诈骗!"
"可是合同是我们自愿签的,而且他们确实提供了住宿。"
张桂花冷静地分析道,"从法律上讲,这可能不算诈骗,只能说是商业欺诈。"
"那我们就这么被骗了?"
张桂花想了想,说道:"我们可以选择集体搬走,用行动来抗议他们的行为。"
"可是我们搬到哪里去?"王秀英担心地问,"总不能都回到原来一个人的生活吧?"
这个问题让大家陷入了沉思。确实,虽然被骗了,但这里的生活模式本身是好的。有人作伴,有人照顾,这正是他们想要的养老生活。
"要不我们自己搞一个这样的地方?"有人提议道。
"怎么搞?我们又没有房子。"
"可以几个人合伙租房啊,或者大家一起买个房子。"陈大夫说道,"我们现在已经有经验了,知道这种模式怎么运作。"
这个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。大家开始讨论具体的可行性。
就在这时,房东突然出现了。
"怎么了?听说你们在开会?"房东脸上还带着笑容,好像什么都不知道。
现场瞬间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用愤怒的眼神看着他。
"我们已经知道真相了。"张桂花直视着房东说道,"你们的把戏被拆穿了。"
房东的脸色变了变,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:"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。"
"别装了!"陈大夫站起来说道,"我们已经知道这房子是你自己的,我们交的钱大部分都进了你的腰包!"
房东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无所谓地笑了笑:"那又怎么样?我有违法吗?合同写得清清楚楚,我提供住宿服务,你们付费,这是正当的商业行为。"
"你们这是欺诈!"李淑芬愤怒地说。
"欺诈?"房东冷笑道,"我什么时候欺诈你们了?
我告诉你们要交钱,你们同意了;我告诉你们住宿条件,你们也满意了。至于成本构成,那是我的商业机密,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们?"
"可是你说的房租..."
"我说的是包括房租在内的各种费用,这个没错。"房东理直气壮地说,"房租可以是我付给自己的,这在法律上完全说得通。"
大家被他的无耻程度震惊了。
"而且,"房东继续说道,"你们想想,如果没有我提供这个平台,你们能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吗?我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应该的,这叫服务费。"
"服务费?你提供了什么服务?"王秀英质问道。
"我提供了房子,提供了平台,让你们这些老人能够聚在一起生活。"房东得意地说,"没有我,你们现在还在各自的家里孤独地生活呢!"
张桂花听到这里,彻底愤怒了:"你把我们当什么了?商品吗?"
"你们就是商品啊!"房东撕下了最后的伪装,"老人就是商品,而且是很好的商品。你们既需要陪伴,又害怕花钱,这种矛盾的心理就是我们的商机。"
现场的老人们都被他的话震惊了。他们没想到,在房东眼里,他们只不过是会下金蛋的鸡。
"从明天开始,不接受涨价的可以搬走。"房东冷冷地说,"但是押金要等一个月后才能退,这是合同条款。"
说完,他转身就走,留下一群愤怒而无奈的老人。
05
房东走后,客厅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
张桂花环顾四周,看着这些和她一样被欺骗的老人,心里涌起一阵悲哀。她想起了三个月前刚来时的兴奋和希望,再看看现在的现实,简直就像从天堂跌落到了地狱。
"我们真的被当成韭菜割了。"王秀英苦笑道。
"可是我们能怎么办呢?"李淑芬无力地说,"法律上他们好像真的没有违法。"
陈大夫推了推眼镜,理性地分析道:"从法律角度讲,这确实是个灰色地带。他们确实提供了住宿服务,我们也确实得到了相应的居住条件。
至于价格是否公平,这很难界定。"
"那我们就这么认栽了?"有人不甘心地说。
张桂花想了想,说道:"法律帮不了我们,但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。"
"什么方式?"大家都看着她。
"第一,我们可以集体搬走,不给他们继续赚钱的机会。
第二,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公开,让更多的老人知道这种模式的真相,避免他们也被骗。"张桂花说道。
"可是我们搬走了,又能去哪里呢?"王秀英担心地问,"总不能都回到原来一个人的生活吧?"
这确实是个问题。虽然被骗了,但这种抱团养老的模式本身是有价值的。大家都尝到了集体生活的甜头,再让他们回到孤独的状态,确实很难接受。
"要不我们真的自己搞一个?"陈大夫提议道,"我们现在有经验了,知道这种模式应该怎么运作。"
"可是我们没有房子啊。"
"可以租房,或者几个人合伙买房。"陈大夫说道,"关键是要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。"
老王站起来说:"我觉得可以试试。我们这里有十二个人,如果真的想继续这种生活模式,可以一起合作。"
"怎么合作?"大家来了兴趣。
"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互助小组,共同承担租房费用,共同制定生活规则,所有开销都透明化。"
陈大夫越说越兴奋,"这样既能保持集体生活的优势,又能避免被商家剥削。"
张桂花点点头:"这个想法不错,但是需要找到合适的房子,而且大家要能够真正地团结合作。"
"我可以负责找房子。"老王说道,"我儿子是做房地产的,应该能帮我们找到合适的地方。"
"我可以负责制定财务管理制度。"陈大夫说道,"保证每一笔钱都用得明明白白。"
李淑芬也表态:"我可以负责日常管理,制定值日表、菜谱什么的。"
看到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,张桂花心里有了一丝希望。也许,这次被骗的经历虽然痛苦,但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真正地自主养老。
"不过,在我们找到新地方之前,这里的生活还要继续。"张桂花提醒道,"大家要想清楚,是接受涨价继续住下去,还是马上搬走。"
"我不接受涨价!"王秀英第一个表态,"我宁愿搬走也不给这种黑心商家多交一分钱!"
"我也不接受!"李淑芬附和道。
很快,大部分人都表示不接受涨价。只有两个老人犹豫不决,他们担心搬走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,又要回到孤独的生活。
"没关系,我们可以一起努力,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地方。
联华证券-最好的配资平台-萧山股票配资-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