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巩俐,大家都会想到她那闪耀于国际影坛的光芒——“巩皇”这个称号堪称她的代名词。然而,在这些耀眼的光环背后,却有一位无声的父亲——巩力泽,他的一生被默默的付出与牺牲所定义。巩力泽,山东大学的经济学教授,曾以非常开明的眼光和对女儿的深沉爱护,为巩俐打开了通往艺术的道路。尽管女儿的事业辉煌一时,他的内心却始终无法放下对她的牵挂和遗憾,甚至直到生命的终结。
回望过去,1965年冬末,沈阳的寒风中,巩家迎来了她的出生——巩俐。那时,母亲赵英已经41岁,依然是一名大学教师。根据当时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,赵英已经做了结扎手术,打算不再生育,然而,命运似乎开了个玩笑,巩俐的降生成为了巩家第五个孩子。
面对突然到来的这个小生命,家里召集了一个会议,气氛凝重。大家达成了一个“君子协定”:如果是男孩,就送给舅舅养;如果是女孩,就留在巩家。幸运的是,巩俐是个女儿,这也意味着从她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,巩力泽便注定要为她倾尽更多的心血与关爱。
展开剩余81%巩俐从小便与常规的“乖孩子”形象背道而驰,她对学业兴趣寥寥,却对唱歌跳舞充满热情。小学二年级时,她便能在济南人民广播电台一展歌喉;中学时,她已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骨干。对于这个“不务正业”的孩子,许多父母可能会心急如焚,而巩力泽和赵英却反其道而行之,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她。这样的开明态度,在那个年代实属罕见。
巩力泽了解女儿心中对艺术的渴望,却也清楚艺术之路并不容易,尤其是缺少一件乐器作为必备条件。可家里经济压力大,如何筹措乐器成了一个难题。巩力泽这位经济学教授并未因此退缩,而是四处寻找,最终以仅仅十几块钱的价格,在济南的旧货市场为巩俐买回了一架二手手风琴。尽管琴体旧,但承载着父亲无尽的期望。
不久后,巩力泽调任山东大学,虽然工作繁忙,但他依旧没有放松对女儿的支持。他深知,女儿追求自己的梦想,才是她真正的幸福。于是,他放下了作为父亲对“常规道路”的期望,全力支持巩俐去追寻自己的热爱。
巩俐第一次高考落榜,心情低落,甚至一度去工厂做临时工。此时,巩力泽并未责备,反而奔走各地为她找辅导老师,继续为她铺设艺术的道路。他坚信巩俐只是尚未打磨的璞玉,未来必定会有光辉的表现。
1985年,巩俐再度挑战艺考,目标直指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。尽管专业课成绩优异,却因文化课成绩差了11分,差点就此无缘中戏。但巩力泽并未放弃,他不惜一切代价,反复奔波,带着女儿的奖状和成绩,走遍了济南和北京,最终打动了中戏的招生老师,成功为巩俐争取到了破格录取的机会。这一搏,直接改变了巩俐的命运,也让中国影坛多了一位国际巨星。
进入中戏后的巩俐,迅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。1987年,她凭借在《红高粱》中的出色表现,一举成名,电影在国内外引起轰动,巩俐也因此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。事业如日中天,但感情的波动却随之而来。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,巩俐与导演张艺谋产生了感情,这段因戏生情的恋情,最终成为了父亲巩力泽心头的一块大石。张艺谋当时已有家庭,这让巩力泽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父亲,内心充满了困惑和不安。
情感上的波折接踵而来。1991年,巩俐正在外地拍摄《秋菊打官司》,突然接到噩耗——姐姐巩雯因病危重,巩俐急忙赶回山东,见到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姐姐时,心如刀绞。曾为她买手风琴支持她艺术梦想的姐姐,如今却与死神擦肩而过。姐姐的去世给巩俐带来了无法言喻的痛苦,也让巩力泽对女儿的未来更加忧虑。此时,巩俐与张艺谋的感情也走到了尽头,尽管八年的爱情令人惋惜,但最终未能走入婚姻殿堂。
1996年,巩俐与香港商界大佬黄和祥闪婚,外界对这段婚姻充满了好奇。巩力泽虽心存疑虑,但依然默默支持。然而,这段婚姻历经十四年后,在2010年走到了尽头,巩俐重新回到了单身状态。这再次让巩力泽感到无力,尽管他心疼女儿,但除了陪伴,他似乎无法做得更多。
不过,巩俐终于在2019年迎来了她的幸福。她与法国电子音乐大师让·米歇尔·雅尔结婚,成为了这位世界级音乐家的妻子。这段爱情被许多人视为艺术灵魂的完美结合,也让巩俐在雅尔的陪伴下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宁与自在。
遗憾的是,巩力泽再也没有机会见证这一切。他一生的心血为巩俐铺就了一条通向艺术殿堂的道路,尽管无数的荆棘和波折,他始终陪伴在她的身旁。可当巩俐终于找到了她的幸福港湾时,父亲却未能亲眼见证这份迟来的幸福。巩力泽用他那远见卓识的眼光和不顾一切的努力,为女儿铺好了通往世界影坛的道路,但他始终未能亲眼看见她最终安稳的归宿。
巩力泽教授的一生,充满了为女儿操劳和牺牲,他的深情与关爱,已成为巩俐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。这份深沉的父爱,随着巩力泽的离世,化作了巩俐无尽的怀念和柔软的叹息,也让那光辉灿烂的“巩皇”背后,藏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柔情与遗憾。
发布于:山东省联华证券-最好的配资平台-萧山股票配资-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